聯系我們 | 加入收藏 繁体 | 简体
仇長根總結港台滬學者十共識六建言

发布日期:2021-03-29 13:55 来源: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作總結發言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研討會香港現場(中評社 沈而忱攝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研討會香港現場合影(中評社 沈而忱攝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港台滬三地學者相約雲端,探討中美博弈下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

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(記者 沈而忱)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、致遠基金會協辦的港台滬學者研討暨“講客堂”第八講“2021中美博弈下的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”27日下午舉行,來自香港、台灣、上海的專家學者“雲”上相聚,對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及港台關係進行了深入剖析。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榮譽顧問仇長根在總結發言時指出,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對抗將會持續激烈,“硬碰硬”將會成為新常態,但中國具有較大主動權,“制中、遏中”戰略不合時代朝流。未來中美關係如何發展,將決定兩岸關係及港台關係的走向,但無論怎樣發展,港台關係都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,即港台關係必須依附在兩岸關係的大框架之內;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與中央保持一致。
 
  在三地學者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交流之後,仇長根就研討會召開的背景、各位學者的發言內容及意見建議作出總結。仇長根表示,此次研討主要有四大背景:首先,中國大陸“兩會”圓滿結束,“十四五規劃”和2035遠景目標,邁入開局之年,大陸牢牢掌握並主導兩岸關係。其次,美國新政府上台不久,兩國關係處於新的十字路口。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雖然針鋒相對,但對話總比對抗好。其三,美歐等反華勢力別有用心,對港台、新疆、西藏等問題說三道四,以所謂“人權”對中國實施制裁,後新冠時代的國際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外交,角逐激蕩,變幻莫測。其四,我們期待兩岸“春暖花開”,但現實是“乍暖還寒”,台海不確定、不穩定因素和風險與挑戰,依然存在。
 
  仇長根說,此次研討主要聚焦兩大方面:一是,對中美關係、兩岸關係、港台關係等“三大關係”的研判;二是,對中美、美俄、美歐等大國博奕與決策的分析。各位學者的發言,客觀、理性、務實,探討時局前景,前瞻未來走向,共同建言獻策。
 
  針對各位學者的發言,仇長根總結了十點共識:
 
  第一,中美關係是左右台海局勢的核心問題和關鍵因素。拜登新政府上台後並沒有改變對華“強硬”政策,美國《國安戰略臨時指南》出台,標誌著中美俄三個大國關係互動變化,達到一個新的臨界點,未來如何管控中美戰略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,將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。
 
  第二,美國重建“聯盟體系”遏制中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美國希望變“單打獨鬥”為“結盟群毆”,拉攏歐亞盟友共同“施壓、擠壓”或“影響、削弱”或“牽制、遏制”中國,但力不從心,大部分歐亞國家也不完全認同,各國同中國相互依賴很難分割。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,美與歐亞國家沒有理由、也沒有能力拿“台灣牌”遏制中國發展。
 
  第三,美國將以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為應對中國主軸。對中政策逐漸明朗,大體可以“三段論”之:政治上,尊重體制差異、制式抗議;安全上,聯合與盟國共同防範;經濟上,加強實力升高競爭。拜登25日首個記者會重申,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對抗,但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。美國必須投資自己,重建聯盟,堅持自己的價值觀。
 
  第四,“美國優先”也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決策思維。“競爭與合作”是中美經貿關係的主軸。用布林肯的話就是,“該競爭就競爭,該合作就合作,該敵對就敵對”。“抑制”和“脫鈎”是美國對中國經貿政策的主要內涵,但政策尚未具體成形。民進黨的對外經貿基本上採取“跟著美國政策走”的發展策略,如此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,日益加深。
 
  第五,美國與歐亞國家對華(對台)戰略的定位有所不同。美國奉行“一中”政策,“台獨”無機可趁,“獨夢”難以實現。但美國難改長期實施的“以台制華”戰略,視台灣為牽制、遏制中國的棋子和工具。歐洲國家基本堅持“一個中國”原則,為顧及自身利益而與美國保持距離;也不會盲目選邊站配合美國打“台灣牌”。
 
  第六,未來中美大國之間的競爭與對抗將會持續激烈。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與戰略機遇期將進一步面臨嚴峻挑戰。從另一方面看,中美關係出現新的“氣候變化”與轉機。中美兩國複雜的結構性矛盾和重要分歧難以解決,但重啟中美戰略對話,坦率的、建設性的、有益的溝通值得肯定。美國沒有絕對放棄合作,顯示出對華政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。
 
  第七,中美之間明裡暗裡的“硬碰硬”將會成為新常態。美國已意識到,中美力量對比,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,都已朝對中國有利的方向發展。“東升西沉”的歷史大潮撲面而來。世界權力數百年來一直在西方幾個大國之間輪流“倒手”的局面,已不複存在,西方國家主導的勢力版圖,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中美相向而行,尋求合作,符合兩國利益。
 
  第八,中美兩國戰略競爭,中國仍然具有較大的主動權。因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難以忽視;美國與歐亞國家本身存在重大利益分歧;歐亞國家擔憂中美激烈“競爭”失控轉為“衝突”包括“風險極高的台灣”。俄羅斯將是中國重要的戰略依托,中俄組合,團結如山。美國對外戰略中的“雙遏制”,勢必進一步促使中俄關係延伸出更多的內生動力。
 
  第九,美國與歐亞國家“制中、遏中”戰略不合時代朝流。美與歐亞國家對華戰略定位的“共性”為:以常態化的牽制、遏制戰略為主,同時防範性、選擇性地與中國合作。但遏制、封殺中國發展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因為: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力,各國不可能視而不見;中國的發展將給美歐及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;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各國沒有、也不會構成任何威脅。
 
  第十,堅持“九二共識”是港台關係正常發展的必要保證。港台關係從根本上講“錢七條”是基礎,“九二共識”更是重中之重的原則。未來中美關係如何發展,將決定兩岸關係及港台關係的走向。而無論如何兩岸關係及港台關係的定位,都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:即港台關係必須依附在兩岸關係的大框架之內,這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;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與中央保持一致,是港台關係正常發展的必要保證。
  
  最後,仇長根歸納了各位與會者提出的六點建言:
 
  一是,大陸需要堅持“戰略定力”和“戰略自信”。美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,有望雙方繼續高層戰略。面對中美戰略競爭的複雜局面,既要看到中美難以調和的矛盾,同時也要看到合作的空間。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,繼續推進新時代中、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,促進中美俄大國關係的良性互動,推動新型國際關係與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構建。
 
  二是,中國的“戰略定力”應鎖定已經取得的階段性勝局。中美雙方都不指望一次對話能解決所有問題,都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。但中國對中美關係的基本形態,具備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塑造力。這種塑造力需要善加利用,尤其在拜登政府舉棋不定、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階段。中國有條件“以靜待動”,以既定戰略定力,回應美國的戰略耐性。不衝突不對抗、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贏,是中美兩國相處的大道和正道。
 
  三是,“兩岸一國”提法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。大陸除堅持“一中原則”和“九二共識”外,要強調“兩岸一國”是不可逾越的“紅線”、“是中國的內政”,不容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。同時,“兩岸一國”可望杜絕台灣再有人以美、日為“抗中、拒統”的靠山。在探索、設計“兩制”台灣方案之前,必須先確立“兩岸一國”,否則根本無從談起。
 
  四是,化解兩岸僵局,大陸“大門”始終暢開。未來中美、中歐競爭與合作不可避免。當然應該是理性、公平的競爭;互利、雙贏的合作。“台獨”無機可趁,大陸決不允許,國際社會也不會支持。民進黨當局應認清時局,好自為之。要想兩岸“春暖花開”,必須有“一中原則”和“九二共識”為政治基礎,也可以說是大陸的底線。
 
  五是,化解兩岸僵局,力推台灣融入“一帶一路”。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在兩岸關係融合發展中可以大有作為,兩岸有識之士應積極努力,以創造性的思維和方式,用好“一帶一路”這一歷史性“機會之窗”。民進黨當局應面對現實,走“倚美謀獨”這條路,恐怕結果是一場“惡夢”。要放棄人為設置的政治障礙,多為台灣民眾福祉著想。
 
  六是,要根據大小環境的不同變化,靈活掌握鬥爭藝術。兩岸要全面交往,和睦相處,力促合宜進程;真誠對話,和諧溝通,達到合作共贏;不忘初心,和平過渡,實現合體目標。既要堅定“時”與“勢”在我的戰略自信,又須保持清醒、堅守底線、善於鬥爭、掌握主動。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,空間上應“張弛有度”。要使廣大台灣同胞真正認識到,兩岸只有共贏,才能共存。

 

相关推荐

咨询热点




協會動态| 兩岸交流| 媒體報道| 共識期刊| 會務公告| 關于本會| 聯系我們| Copyright © 2018-2021 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香港分會 版权所有